【残保金计算】企业残保金计算依据发表时间:2023-08-14 17:12 企业残保金是指用人单位按照相应规定,根据上年度的用人情况和就业人数,缴纳的用于残疾人就业保障的资金。其计算依据涉及到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残疾人就业比例以及在职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本文将详细介绍企业残保金的计算依据及相应的计算公式。 1、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企业残保金的计算首先需要确定用人单位上年度的在职职工人数。在职职工人数是指用人单位在某一特定时间点(通常是上年度)的实际在职员工总数。这个数据可以从用人单位的人事管理系统中获得,也可以从相关的报表和统计数据中得到。 2、残疾人就业比例 残疾人就业比例是指在用人单位中残疾人所占的比例。根据相应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雇佣残疾人,以促进残疾人就业和融入社会。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对残疾人就业比例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比例。 3、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企业在职职工中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是指用人单位上年度雇佣的残疾人的实际数量。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相应规定的残疾人就业比例安排残疾人的工作岗位,如果用人单位的实际安排数少于规定的比例,就需要缴纳相应的残保金。 4、年平均工资 年平均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数额。它是企业残保金计算中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年平均工资可以通过用人单位的财务报表和工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得出。 5、计算公式 综合以上信息,企业残保金的计算公式如下: 保障金年缴纳额 =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 残疾人就业比例 - 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 × 年平均工资 企业残保金是用于支持残疾人就业保障的重要资金来源,它是根据用人单位上年度在职职工人数、残疾人就业比例、实际安排的残疾人就业人数和年平均工资等因素来计算的。企业需要根据这些计算依据,按照相应规定的比例缴纳相应的罚金,以履行社会责任,支持残疾人的就业和融入。 自强拥有全国百余处集中性就业基地以及北京上百处帮扶性就业基地,残疾人管理实现了高效率,低风险系统化管理,与残联联动,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实现了残疾人管理零风险用工。自强承诺百分之百提供审核服务,全国67省市级残联有绿色审核通道,全部会保证审核通过。 |